涉密文件管理整改报告_惠民县文件信息泄露整改

hacker|
179

教育局泄露文件怎么办

举报。

*** 人员故意向被举报单位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违反举报人保护规定,故意泄露举报人姓名、地址、 *** 或者举报内容等,或者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被举报单位的,或者应当制定举报人保护预案、采取保护措施而未制定或者采取,导致举报人受打击报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防止自己的隐私信息泄露?

平时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的过程中上,稍不注意我们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信息。今天我就来分享几个避免泄露隐私的 *** ,希望有所帮助。

1.登陆网站要谨慎。在使用浏览器的过程中,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广告链接,很可能含有病毒。在网站中输入账号密码时,不要开启密码保存功能。定期清理浏览器数据。很多上网信息是可以被某些工具获取的,浏览器数据可能包含大量隐私信息,如 *** 账号、银行账号等,记得定期清理浏览器数据,并设置浏览器保护。

2.保护好个人密码。支付宝账号、银行账号等私人密码要定期更换,多个账号之间尽量用不同密码,否则很容易被一举破解。密码尽量设置得复杂一些,更好采用数字、字母、符号多重组合。在陌生的场合输入密码时,注意周围是否有摄像头,有的话更好避开或遮挡。

公共WiFi谨慎连接在连接公共WiFi之前先确认其安全性,比如是否为店家或企业安全WiFi,尤其是一些免费WiFi更需注意,更不要在公共WiFi环境中输入个人信息。如果使用。下线先清理痕迹,或者开启隐私模式。

3.一是在处理快递单等含有个人信息资料的文件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一般情况下,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家庭信息,身份证号码等不要过于详细;

4.下载官方正版软件。不要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下载软件尽量去软件商店或应用官网下载。初次打开软件时,不要把权限全部选择为始终允许,用不到的权限尽量拒绝。

数据清除要彻底。当需要清除手机或U盘中的数据时,直接删除是无法彻底清除的,它们还有被恢复的可能。更好的 *** 是再次装满不相关的数据,然后再重新删除,重复多次,即可把之前的数据完全彻底清除。

公务员工作失误文件没保管好,信息泄露了,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文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公职人员在处理保密信息时更加要强化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本案中,该名公职人员在经手一份机密文件时没有对处理情况和去向进行追踪,也没有及时向保密局清退,导致文件下落不明。

帮客户打印文件打漏了,客户来找怎么办?

对于家里没有打印机的人来说,有打印需求的时候,需要去线下的打印店打印,必然会导致信息的泄露。客户打印的资料被打印店泄露,客户该怎么办?法律有相关规定吗?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讲,打印店无权审核打印出来的文件。如果打印店泄露了客户的文件,造成一定的损失,客户可以直接起诉打印店。其次,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客户可以之一时间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如果你不知道法律上对事件是否有明确的解释,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他们对法律有全面的了解,可以给客户更多的细节。

如何防止自己信息泄露?

近段时间我也被诈骗 *** 骚扰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利用 *** 过度或非法获取、滥用个人信息的问题愈发严重。

个人信息泄露普遍,APP成重灾区

在中消协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十大消费 *** 舆情热点”榜单中,“个人信息保护缺失”高居第二位,可见公众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之的重视和厌恶。

而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分以下3种情况: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或向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三种情况情节严重性依次加深。

而近些年APP大行其道下,手机APP已成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通过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然后贩卖的情况十分严重。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 *** 安全态势》指出,500万APP平均每款收集20项个人信息和设备信息,前一千款APP平均申请25项权限,其中申请了与业务无关的拨打 *** 权限的APP数量占比超过30%,且大量APP存在探测其他APP或读写用户设备文件等异常行为。

中消协去年8月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5.2%的受访者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而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中,62.2%是未经本人同意收集,61%是故意泄露和出售,57.4%为系统漏洞。

而这些人信息泄露后,接收到推销 *** 或短信骚扰、诈骗 *** 、垃圾邮件的比例分别为86.5%、75.0%、63.4%。笔者也是深受其害,近期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推销骚扰 *** ,让人烦不胜烦!

可以说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特别是手机通讯通和位置信息。而很多APP你还必须得让他获取这些信息,要不然你就没法安装。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安装APP是从来不看或偶尔看看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而即使看协议的,多数也只是大概看一看。

可以说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严重泄露,即与人们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惩罚不严甚至根本没有惩罚措施下,企业根本就不重视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问题。

泄露事件频发,企业忽视数据安全

因此很多掌握着海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公众企业、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已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在企业,信息安全部门因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老板不愿意加大投入往往成为边缘部门,想着只要不出事就行,但现实往往却事与愿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根据Risk Based Security公布的数据,2019年已经发现超过3800多起数据泄露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

而除了数据泄露事件越来越多,被泄露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涉及的犯罪金额越来越大。

2014年12月一份当年130万条包含考研学生姓名、性别、手机号、座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邮编、学校、报考专业等等个人信息的文件上被卖了1.5万元。

而在2018年国内的重大数据泄露案件中,圆通2014年的10亿条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被出售,售价1比特币;顺丰3亿条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被出售,售价2个比特币;华住旗下多个连锁酒店2.4亿条、涉及1.3 亿人的客户开房数据被出售,数据标价8个比特币,约合人民币 35 万人民币。

可见,社交、快递、酒店等手握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公司,在数据安全方面投入有限,岗位薪资偏低的情况下根本招不到高水准的程序员,边缘化信息安全部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数据库的防护也就成纸糊的,彻底成为犯罪分子随意进出的场所。因此出现了只需花几百块就能买上万条“最近三天”外卖用户的姓名、 *** 、地址、订餐次数等隐私信息。

而企业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据IBM Security和Ponemon Institute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每次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为386万美元,而大规模的数据泄露带来巨额损失,泄露的数据超过100万条预计会造成 4200 万美元的损失,超过 5000 万条会带来 3.88 亿美元的损失。

而2018年Facebook就因为87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及不当使用被美国罚了50亿美元,成为美国 *** 对科技公司开出的更大罚单。

而在各国陆续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下,未来那些不重视个人数据保护而造成重大数据泄露的公司,将面临如脸书一般的巨额罚单。而对于像圆通、顺丰这样的国内企业来说,这样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日子即将到来。

《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

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问题这几年来一直是国内法律界、商界、甚至是普通民众关注的重点,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也一直都牵动各方神经。

而自从三年前欧盟推出《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国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呼声一直不断,而中国版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出台已经可期了!

21日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之一次记者会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将按照立法工作计划,适时提请常委会审议。

22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三审的草案稿将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功能的个人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受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可以说自从三年前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出台并实施,全球各国纷纷加快了相关法律的制定,目前为止包括日本、巴西等国,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

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也是动作迅速,被称为《云法案》的《澄清境外数据的合法使用法案》在2018年3月出台,号称美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隐私保护法案《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在《云法案》3个月之后通过,并将于2020年正式生效。

而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能让我国法律和国际迅速接轨,不仅利于国内外企业的业务开展与合作,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隐私。

预防个人信息泄露不正确的 *** 有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 *** 活动

4. *** 更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6.不同网站更好设不同的密码

7.网银、 *** 的支付密码更好定期更换

8.尽量不在网上留真实信息,必要时可以使用假地址

9.设置专门用来注册网站的邮箱或手机号

10.不要向qq、微信上的陌生网友透露真实姓名

如今, *** 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如果是信息化 *** 服务系统中的个人信息被窃取,只能依赖相关 *** 管理部门追究责任方责任。而对于个人在 *** 上不慎造成的信息泄露,平时上网时,专家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来路不明的软件我们不要随便装,下载免费软件时应该去官方网站。这样以免一些携带“木马”程序以及设有“后门”的盗版软件截获个人电脑中的信息。其次,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因为你修改了这些信息,别人也可以通过此路径对你手机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从而截获个人信息。最后,对于身份证号、手机号这些敏感信息,平时上网时要格外注意,不要在网上随便参加活动,比如注册信息取得赠品等。如果想要 *** ,要选择比较正规的大型购物网站。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