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过监护人的同意,随便透漏孩子的身世违法吗?
答:不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之一百六十六条规定:“未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不得擅自披露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未经监护人的同意,随便透漏孩子的身世是违法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一百六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监护人有权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荣誉和隐私,有义务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未经监护人的同意,随便透漏孩子的身世是违反法律的。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孩子的信息安全管理,不要随意披露孩子的身份信息;2、加强孩子的信息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3、定期检查孩子的个人信息,及时发现孩子的个人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4、定期检查孩子的 *** 行为,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 *** 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个人小贴士: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知道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12岁未成年人在单独授权(监护人没同意)他人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方面,授权是否有效?
授权无效。理由:12岁的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叫“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是在给自己设定一项义务(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而且该行为又未经监护人同意(或追认),违反了法律规定。
【关联法律】《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 *** 人 *** 或者经其法定 *** 人同意、追认。
200万条学龄儿童信息被贩卖,你如何看待学生隐私被贩卖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不对的,违反了我们国家法律并且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让孩子的隐私遭到暴露,并且让不法分子获得,会使孩子的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我是非常反对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且也非常讨厌这种现象。这样的犯罪分子是非常可恶的,是令人厌恶的。希望警方可以将这类犯罪分子全部抓住。并且给予严重的惩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对我们生活有很好的帮助,但是有些不法分子想不劳而获。因此用违法的手段获得儿童的信息,并在网上进行售卖。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才会使我国信息泄露十分严重。而且犯罪分子已经不满足于成人的信息,现在开始对儿童的信息进行贩卖。正是因为有买卖才会有交易。对于购买此类信息的人也应该严惩。
我十分讨厌这种现象发生。
对于这种现象我也非常无奈,因为犯罪分子总是藏在暗处,我们警察总是在明处。就不能很好地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从而让孩子的利益受到损失。但是警方极力侦破案件。并且将犯罪人绳之以法。因此我非常讨厌这种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比其他的犯罪形势更加恶劣。因为侵犯到了孩子的隐私,小孩是国家的花朵是要被保护。
希望大家做正确的事情。
我还是衷心地希望所有人可以做正确的事情,不要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苦,总能找到可以维生的方式,而不是用违法犯罪的行为去过上好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不踏实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因为警察一时没有抓住就更加肆意妄为。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是不会有好下场。
300起官司缠身,美国童子军的惊天丑闻当初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
其实美国童子军的丑闻一直都有,只不过在早些年,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招牌,一直没有正视,直到2019年,迫于外界舆论压力,不得不聘请专门的律师来处理这些事情,结果律师一接手,整理出来的数据看的让人触目惊心。
从律师整理出来的材料来看,从1944年到2016年,共有7819件针对儿童的性骚扰案,保守估计,约1.2万名儿童遭到过骚扰 ,这个数字一出来,美国童子军瞬间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并且越来越多曾经参加过童子军的人开始站出来,或青年、中年、甚至老年,都开始揭露童子军的另一面。
美国童子军的丑闻其实并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结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新闻记者采访了20个州2000名童子军的人员,得出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数字,有多达1200-1300人在参加童子军时期遭受过骚扰还以为是舆论,但是那个时候,人们都并没有在意,并且还源源不断的把孩子往童子军中输送。
一直到2012年,官方正式公布了童子军儿童被骚扰的文件,数量之多,让人咂舌,但是美国童子军为了保持自己的招牌,保护自己的利益,当时只是说在保护孩子方面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责任和义务,措施不够充分,导致此类事情的发生,就这样一直到2019年,舆论压力太大,童子军无奈找律师对资料进行整理公开,结果美国童子军丑闻被彻底公开,曾经遭受过侵害的人,现在都纷纷将童子军起诉到法庭,短短几个月,美国童子军就被300多起案件缠身,并且不得不申请破产,有110历史的童子军,终于被自己做出来的丑闻搞垮了。
恐怕童子军的创始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心血是这样子毁于一旦的,负责童子军资料整理的律师这样说“不夸张地说,这个组织(童子军)已经是地球上更大的娈童团伙 ”,童子军本来应该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地方,结果谁都没想到,不仅没给孩子带来快乐,还给孩子带来了一辈子都难以修复的创伤。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美国童子军从此将不复存在,不会再有孩子遭受这样的苦难。
如今成年人和小朋友的个人信息都很难设防,我们的信息都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捷。可是这也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可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泄露到他人的手中。
前段时间,一则6分钱购买儿童信息的消息上了热搜。江苏徐州警方成功摧毁了一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涉及的公民信息是所有孩子,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父母 *** 、城市等。而且人数超过200万。经调查,警方发现,该公司专门以6美分至100美分的价格在网上购买儿童个人信息,然后打 *** 给学生家长,为一些教育机构招生。
不仅是小朋友,就连成年人的人人信息都很难设防,我们的信息究竟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我们通常会在 *** 的物流单上有自己的名字、 *** 、地址等信息。
在qq空间发照片或者写日志的时候,经常会有朋友的评论或者转发名字,单位,职位
有一些在网上找工作的朋友,投简历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省证,地址,联系方式,写的很详细
一般qq号会直接显示在qq邮箱里,部分犯罪分子可以从 *** 信息和空间获取网友的信息
当你在外面申请工作时,你必须上交一些包含你个人信息的材料和复印件。有些文具店会悄悄保留客户信息,然后卖掉。
每年我们都会在大街小巷遇到各种问卷,购物的时候还会有抽奖送礼的。一般要求我们填写详细的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
此外,还有各种表格要求填写你的信息。
如今,每个人的手机号码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销售商品”。很多信息销售机构利用商家联合,利用免费低价促销,要求市民注册信息,保留手机号、 *** 、微信号等私密信息。在信息销售组织计划此类活动以从客户那里获得信息资源后,他们会以高价向有需要的企业出售这些信息资源。所以市民总会收到各行各业的各种短信和 *** 。世界不会失去馅饼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切莫贪小便宜是对我们信息安全更大的保障。
最近几年数据库泄漏事件
泄露事故统计数字正在逐步下降,但数据仍然面临着由数据库、应用以及终端保护不当所引发的严重风险。
从多个角度来看,2013年的数据泄露趋势已经得到有效扼制,这对于安全行业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不同于过去四到五年,今年的记录当中不再充斥着大型数据库泄露所导致的数以千万计个人身份信息的外流。根据隐私权信息交流中心的调查,本年度公开报道的泄露事故数量及记录在案的泄露事故数量双双呈下降趋势。去年同期,得到确切统计的记录泄露数量已经达到约278万条,漏洞报告则为637份。而在今年,目前为止记录在案的泄露事故约为107万条,漏洞报告则为483份。这充分证明整个安全行业在合规性与安全更佳实践方面所迎来的进步——然而这样的战绩与理想目标相比仍然相去甚远。
在对年初至今的数字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记录在案的泄露事故数量大幅降低了61.7%,然而报告提及的泄露事故数量则仅降低了24.2%。这表明泄露事故仍然快速发生——只不过如今的犯罪活动及违规事件开始逐步扩散而非集中于一点。泄露事件影响范围更小,而且根据安全业内人士的说法,此类恶意活动的目标也更为广泛。现在犯罪分子开始更多地窃取IP或者其它数字资产,由此引发的损失可能比客户记录本身更为严重——同时这也更加难以量化,无法提供头条新闻所必需的统计结果。
通过对今年发生的泄露事故的深入钻研,我们发现安全行业明显仍有大量工作要做。2013年的追踪记录证明,有价值数据库仍然没有受到严格保护与加密、应用程序仍然存在大量安全漏洞、用户们则仍然能够从敏感数据库中下载大量信息并将其保存在缺乏保护的终端当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前安全形势,我们选取了几项更具代表意义的实例,希望各位能够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教训。
当事企业: CorporateCarOnline.com
泄露统计: 850,000份记录被盗
事故细节:作为全美更具知名度的专业体育、娱乐外加五百强企业,CorporateCarOnline.com拥有大量用户个人资料、信用卡号码以及其它个人身份信息,然而由于其开发出的全球豪车租赁SaaS数据库解决方案将全部信息以纯文本形式储存,最终导致这一切成为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名单中涉及不少大牌,包括汤姆·汉克斯、汤姆·达施勒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等。
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教训在于认清这样一个现实:面对极具价值的财务与社会工程信息,攻击者们会爆发出极为可怕的技术能量。根据KrebsOnSecurity.com网站的调查,目前遭遇过违规活动的美国运通卡当中有四分之一为高额度甚至无限额度卡片,而且企业间谍分子或者娱乐小报记者也希望通过这类个人信息挖掘到有价值结论。与此同时,该公司在管理收支账目时完全没有考虑过信息安全性,甚至从未尝试采取任何最基本的加密措施。
当事企业: Adobe
泄露统计: 约三百万个人身份信息、超过1.5亿用户名/密码组合以及来自Adobe Acrobat、ColdFusion、ColdFusion Builder外加其它未说明产品的源代码惨遭窃取。
事故细节: 自最初的违规事件发生之后,接踵而来的更多攻击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并最终导致了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目前情况已经明确,Adobe正在努力恢复其失窃的大量登录凭证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连其产品源代码也一并泄露。
经验教训: 通过Adobe遭遇的这一轮震惊世界的攻击活动,我们不仅切身感受到攻击者在企业 *** 中建立根据地并夺取了整套业务储备控制权后所能带来的损害,同时也应学会在考虑将供应商引入软件供应链之前、考察对方在安全领域营造出了怎样的企业生态。作为此次泄露事故的后续影响,其潜在后果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
当事企业: 美国能源部
泄露统计: 53000位前任及现任能源部员工的个人身份信息遭到窃取
事故细节: 攻击者将矛头指向了DOEInfo——该机构利用ColdFusion所打造的、已经弃之不用的CFO办公室公开访问系统。能源部官员表示,此次泄露事故只限于内部员工的个人身份信息。
经验教训: 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两大教训。首先,安装补丁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安全任务。其次,各机构必须通过重新审视与敏感数据库相对接的系统更大程度减少攻击面,保证只向公众开放必要的网站。
当事企业: Advocate Medical Group
泄露统计: 四百万病人记录遭到窃取
事故细节: 仅仅由于犯罪分子从办公室里偷走了四台由该公司拥有的计算机,最终导致了这起四百万病人记录丢失的事故——公司官方将此称为自2009年卫生部强制要求通告安全事故以来、美国发生过的第二大医疗信息泄露案件。
经验教训: 医疗行业的数据泄露事故在2013年的违规披露名单当中一直占据主导,但这一次的案件造成的影响显然特别恶劣。仅仅由于一台物理计算设备失窃就最终导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病人记录泄露,这充分暴露了该公司在物理安全、终端安全、加密以及数据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全线失误。需要强调的是,终端设备被盗与丢失在医疗行业中已经屡见不鲜。现在这些机构可能需要尽快思考终端设备到底能够下载并保存多少来自中央数据库的信息。
0条大神的评论